⒈ 古代用以制定樂律的度尺。以黃鐘律的管長為準(zhǔn),以累黍?yàn)榉āO鄠鼽S帝命伶?zhèn)愒炻芍撸皇蛑v長,命為一分,九分為一寸,共計(jì)八十一分為一尺,是為律尺。以黍粒橫排,則百粒為一尺,相當(dāng)于縱黍八十一粒。
⒈ 古代用以制定樂律的度尺。以黃鐘律的管長為準(zhǔn),以累黍?yàn)榉āO鄠?黃帝 命 伶?zhèn)?造律之尺,一黍之縱長,命為一分,九分為一寸,共計(jì)八十一分為一尺,是為律尺。以黍粒橫排,則百粒為一尺,相當(dāng)于縱黍八十一粒。參閱 明 朱載堉 《律呂精義·審度》。
引宋 蘇軾 《范景仁墓志銘》:“初, 仁宗 命 李照 改定大樂……公上疏論律尺之法。”
⒈ 古代調(diào)音律用的度長器。相傳黃帝命令伶?zhèn)愒炻沙咭砸皇虻目v長為一分,律尺共長八十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