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指草木的果實(shí)。
⒉ 粗食。以草菜為食。
⒈ 指草木的果實(shí)。
引《禮記·月令》:“﹝仲冬之月﹞山林藪澤,有能取蔬食田獵禽獸者,野虞教道之,其有相侵奪者,罪之不赦。”
鄭玄 注:“草木之實(shí)為蔬食。”
孔穎達(dá) 疏:“山林蔬食,榛栗之屬;藪澤蔬食,蔆芡之屬。”
《后漢書·和帝紀(jì)》:“壬午,令郡縣勸民蓄蔬食以助五穀。”
⒉ 粗食。以草菜為食。
引《論語(yǔ)·鄉(xiāng)黨》:“雖蔬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
《后漢書·竇章傳》:“﹝ 章 ﹞居貧,蓬戶蔬食,躬勤孝養(yǎng),然講讀不輟。”
唐 杜甫 《贈(zèng)李白》詩(shī):“野人對(duì)腥羶,蔬食常不飽。”
《明史·軒輗傳》:“居常蔬食,妻子親操井臼。”
⒈ 素食。
引宋·趙孟?〈游幻住庵〉詩(shī):「蔬食飲一飽,亦與膏粱同。」
⒉ 粗食。
引《論語(yǔ)·鄉(xiāng)黨》:「雖蔬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
⒊ 草木的果實(shí)。
引《禮記·月令》:「山林藪澤,有能取蔬食田獵禽獸者,野虞教道之。」
英語(yǔ)vegetarian meal, vegetarian di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