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舊社會(huì)高利貸的一種,分期償還,每還一期,在折子上蓋印為證,簡(jiǎn)稱“印子”
例放印子錢。
英usury;
⒈ 舊時(shí)的一種高利貸。放債人以高利放出貸款,限借債人分期償還,每次還款,都在預(yù)立的折子上加蓋一印為記,故名。
引清 張燾 《津門雜記·打印子》:“印子錢者, 晉 人放債之名目也。每日登門索逋,還訖,蓋以印記,以是得名……如借錢十千,或八千,則分一百日清還,每日還錢一百,或一百二十文不等。”
《清史稿·成性傳》:“百姓十室九空,無藉乘急取利,逐月合券,俗謂‘印子錢’,利至十之七八,折沒妻孥?!?br />張?zhí)煲?《畸人手記》:“你去打聽,他放印子錢的利息是多少?!?/span>
⒈ 舊時(shí)放高利貸的俗稱。以所借的錢,加算利息,分期償還,每還一部,則于折上蓋以印記,故稱為「印子錢」。
引《清史稿·卷二四四·朱克簡(jiǎn)傳》:「百姓十室九空,無藉乘急取利,逐月合券,俗謂『印子錢』,利至十之七八,折沒妻孥,為放債之害?!?/span>
近高利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