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車輪輾過。
⒉ 踐踏;欺凌。
⒊ 超過。
⒋ 象聲詞。車行聲。
⒈ 車輪輾過。一本作“轔轢”。
引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徒車之所轥轢,步騎之所蹂若。”
⒉ 踐踏;欺凌。
引《魏書·出帝紀(jì)》:“世祖 太武皇帝,握金鏡以照耀,擊玉鼓以鏗鏘,神武之所牢籠,威風(fēng)之所轥轢,莫不云徹霧卷,瓦解冰消。”
《太平廣記》卷二二二引 唐 呂道生 《定命錄》:“時(shí) 嚴(yán) 鄭 各負(fù)才名, 李 猶聲譽(yù)未達(dá)。二公有轥轢之心,及聞相者言,以為甚不然,唯唯而起,更不復(fù)問。”
明 宋濂 《項(xiàng)夫人墓志銘》:“娣姒之間,或譏誚之,或轥轢之,夫人皆不答。”
⒊ 超過。
引《周書·邵惠公顥杞簡(jiǎn)公連等傳論》:“至若 豳孝公 之勛烈,而加之以善政; 蔡文公 之純孝,而飾之以儉約:峩峩焉,足以轥轢於前載矣。”
《隋書·楊玄感李子雄等傳論》:“﹝ 煬帝 ﹞又躬為長(zhǎng)君,功高曩列,寵不假於外戚,權(quán)不逮於羣下,足以轥轢 軒 唐,奄吞 周 漢,子孫萬代,人莫能窺,振古以來,一君而已。”
⒋ 象聲詞。車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