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侵犯劫掠。
⒈ 侵犯劫掠。
引《后漢書·馮緄傳》:“武陵 蠻夷 悉反,寇掠 江陵 間, 荊州 刺史 劉度、南郡 太守 李肅 并奔走 荊 南,皆沒。”
《周書·陳忻傳》:“魏孝武 西遷之后, 忻 乃于 辟惡山 招集勇敢少年數(shù)十人,寇掠 東魏,仍密遣使歸附。”
宋 蘇轍 《論前后處置夏國乖方札子》:“秋冬之交,賊馬肥健,時(shí)出寇掠。”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六節(jié):“突厥 所以經(jīng)常寇掠 關(guān)中,目的在奪取 長安 積聚的財(cái)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