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語(yǔ)本《莊子·逍遙游》:“北冥有魚(yú),其名為鯤……化而為鳥(niǎo),其名為鵬。”后以“鵬鯤”或“鵬鹍”比喻具有雄才大略的人。
⒈ 后以“鵬鯤”或“鵬鵾”比喻具有雄才大略的人。
引語(yǔ)本《莊子·逍遙游》:“北冥有魚(yú),其名為鯤……化而為鳥(niǎo),其名為鵬?!?br />南朝 齊 顧歡 《臨終詩(shī)》:“鵬鵾適大海,蜩鳩之桑柘。”
宋 蘇軾 《同年王中甫挽詞》:“先帝親收十五人,四方爭(zhēng)看擊鵬鯤。”
清 孫枝蔚 《贈(zèng)黃仙裳》詩(shī):“雙飛憐峽蝶,一怒即鵬鯤。”
⒈ 鵬鳥(niǎo)與鯤魚(yú)。語(yǔ)本比喻最大的東西或英雄豪杰。唐·李白〈贈(zèng)宣城趙太守悅〉詩(shī):「溟海不振蕩,何由縱鵬鯤?!?/p>
引《莊子·逍遙游》:「北冥有魚(yú),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niǎo),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