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漢·王充《論衡·明雩》:“無妄之災(zāi),百民不知,必歸于主?!薄兑住o妄》:“六三,無妄之災(zāi)。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zāi)。”謂行人得牛,而邑人受誣遭災(zāi)。后稱平白無故受害為“無妄之災(zāi)”。
⒈ 見“無妄之災(zāi)”。
引《易·無妄》:“六三,無妄之災(zāi)?;蚶M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zāi)?!?br />謂行人得牛,而邑人受誣遭災(zāi)。后稱平白無故受害為“無妄之災(zāi)”。 漢 王充 《論衡·明雩》:“無妄之災(zāi),百民不知,必歸於主。”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六:“夏主簿 遭此無妄之災(zāi),沒頭沒腦的被貪贜州官收在監(jiān)里。”
亦作“無妄之災(zāi)”。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曹靖華譯<蘇聯(lián)作家七人集>序》:“未名社一向設(shè)在 北京,也是一個實地勞作,不尚叫囂的小團體,但還是遭些無妄之災(zāi)?!?br />指意外的災(zāi)禍。 《易·無妄》:“六三,無妄之災(zāi)?;蚶M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zāi)?!?br />唐 李商隱 《為賀拔員外上李相公啟》:“竟非無妄之災(zāi),莫見有瘳之候?!?/span>
⒈ 古時一人把牛系在路上,卻被路人牽走,而使當(dāng)?shù)厝似桨资艿綉岩珊退巡?。語出比喻意外的災(zāi)禍。也作「毋望之禍」、「無妄之禍」。
引《易經(jīng)·無妄卦》:「六三,無妄之災(zāi),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zāi)。」
《抱樸子·內(nèi)篇·微旨》:「盜賊甚多,將何以卻朝夕之患,防無妄之災(zāi)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