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稱與烏克蘭達成礦產協議,大部分礦藏已歸入俄羅斯
熱門資訊 2025-02-26 09:43:5653烏礦藏已歸入俄羅斯礦產協議
特朗普稱基本與烏克蘭達成礦產協議,大部分礦藏已歸入俄羅斯,美國總統特朗普稱,基本上已經就礦產問題與烏克蘭達成協議。當天稍早前,兩名消息人士稱,美國和烏克蘭就礦產協議條款達成一致。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將前往美國。

美國總統特朗普稱將重啟與烏克蘭的關鍵礦產協議。三天后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美保守派政治行動會議發表演講時表示,要求從烏克蘭獲得稀土、石油和任何我們能得到的東西,以收回投入烏克蘭的資金,并稱我認為我們非常接近與烏克蘭達成協議。
特朗普基本與烏克蘭達成礦產協議
近日,一則消息在國際地緣政治與資源經濟領域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據財聯社報道,俄羅斯會展基金會發布的烏克蘭礦產資源儲量報告顯示,隨著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扎波羅熱州和赫爾松州并入俄羅斯,烏克蘭的礦產資源版圖發生了重大改變,失去了很大一部分最具價值的礦藏。
烏克蘭曾經是一個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國家,但現在隨著烏東四州的丟失,它逐漸變成了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黑土資源雖然仍然存在,但工業資源的大量流失使得烏克蘭的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過去十天,美烏圍繞礦產開發協議生出嫌隙。澤連斯基多次以缺乏安全保障為由,拒絕美國最初提出的單方面協議。特朗普對這位烏克蘭總統的抨擊隨之不斷升級,雙方甚至隔空打起了嘴仗,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華爾茲在美保守派政治行動會議上也表示,澤連斯基希望利用美國的投資開發關鍵礦產,雖然基輔方面表示仍需就幾個關鍵點達成一致,但預計烏克蘭將在短期內與華盛頓簽署重要的礦產協議。他也沒有透露協議條款的具體內容。
俄羅斯會展基金會發布的烏克蘭礦產資源儲量報告顯示,在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扎波羅熱州和赫爾松州并入俄羅斯后,烏克蘭失去很大一部分最具價值的礦藏。
烏克蘭負責歐洲和歐洲大西洋一體化事務的副總理兼司法部長表示,烏克蘭和美國團隊就礦產協議的談判已進入最后階段,該文件預計將由兩國領導人在華盛頓簽署。
最新文章
- 特朗普稱讓伊朗再次偉大,伊朗核設施遭美軍襲擊
- 以色列和伊朗已同意全面停火,以伊沖突持續升級
- 大連天空現窟窿云,糙面云預示著什么嗎?
- 伊朗議會贊成關閉霍爾木茲海峽,使用新型導彈打
- 致命真菌曲霉素在美蔓延,可通過空氣傳播
- 馬景濤直播時暈倒,發出巨大響聲現場混亂
- 以軍稱伊朗發起新一輪導彈襲擊,以色列全境響防
- 特朗普呼吁伊朗無條件投降,伊朗必須做好最壞打
- 陳冠希飛機上與機組人員吵架,原因先安排日籍乘
- 伊朗使用泥石導彈打擊以色列,俄羅斯告誡美國不
- 美媒稱美國或本周末襲擊伊朗,美稱攻擊計劃已獲
- 伊朗媒體發布手摸核彈視頻,配文有可能引人遐想
- 伊朗發生大規模網絡中斷,暫停國內和國際航班
- 特朗普警告伊朗聲稱絕不留情,將予以嚴厲打擊
- 劉嘉玲曬和周星馳擁抱合影,引發一波回憶殺
- 歐盟擬禁止進口俄石油天然氣,國內油價即將開啟
- 韓前總統尹錫悅夫人病情惡化住院,金建希舊病復
- 安徽500畝土豆遭村民哄搶,鎮政府回應村民哄搶土
- 以色列關閉所有駐外使館,伊朗對互聯網實施臨時
- 印度客機墜毀已致超兩百人遇難,原因可能遭遇鳥
- 李在明下令停止對朝擴音喊話,特朗普對李在明的
- 白象停用多半系列包裝,曾注冊多半桶多半袋等商
- 洛杉磯全市進入戰術警戒狀態,洛杉磯騷亂有多嚴
- 特朗普稱決不允許國家撕裂,洛杉磯宣布所有集會
- 美國洛杉磯騷亂有多嚴重?洛杉磯抗議人數不降
- 馬斯克星鏈衛星突然大批墜落,原因可能是太陽耀
- 韓國總統選舉投票結束,李在明當選韓國總統
- 李在明當選韓國總統任期,李在明感謝韓國國民
- 馬斯克怒批特朗普稅改法案,無法忍受令人作嘔
- 普京誓言回應烏軍襲擊俄機場,美國并不知道
- 日本女星濱崎步否認與馬斯克有孩子,玩也能玩出
- 特朗普稱特斯拉必須由美國制造,不能再依賴海外
- 韓國大選前夕,在韓華人遭遇系統性歧視升級
- 韓國大選前夕,韓國華人面臨反華情緒升級
- 未來三天可能發生地磁暴,2到3天后或地磁暴
- 特朗普送了馬斯克一把白宮金鑰匙,政府效率部幾
- 馬克龍被打臉后說了啥?唇語專家破解兩人對話
- 中國尋親網宣布關閉服務器,公司將注銷
- 特朗普禁止哈佛招收,哈佛很多學生連2+2都不會
- 特朗普政府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生,為什么制裁
- 特朗普政府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生,凍結該校聯
- 朱媛媛遺體已火化,朱媛媛患病后希望奇跡出現
- 山東高密一化工車間發生爆炸,附近學校已暫時放
- 山東高密一化工車間爆炸,數公里外窗戶被震碎
- 特朗普會見南非總統時起爭執,指責南非正出現種
- 日本末日預言引爆恐慌,日本末日論正在網上瘋傳
- 被打后還手屬于正當防衛還是互毆?司法明確界
- 日本末日論正在網上瘋傳,全網瘋傳東京大地震